展会新闻
  • 海南发布《禁塑宣传》:7000字长文!可降解辨析!以正视听!未来做生物降解全链条!

    《大纲》强调,消费环节的指导原则是,停止使用目录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少用和尽量不用未禁止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在不得不用的场合选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因此,禁塑并非简单的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取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更重要的是减量,在减量也无法杜绝的场合用可降解材料替代。《大纲》还对可降解概念作出辨析: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使用、迁移或驻留的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下能够发生完全降解的塑料。不可降解塑料混合可降解成份、通过添加剂促使不可降解材料破碎或部分分解等技术不是材料本身的降解性能,不能被称为可降解塑料。绝大部分传统和新型塑料都属于不可降解塑料。目前,海南省正着力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已在洋浦开发区落地10万吨/年PBAT、6万吨/年PBST原料项目,未来还将引进PLA、PGA等上游基础原料项目。随着未来健全的产业链,依托产业供给侧优势,可降解产业链将能够提供包括各类一次性包装物、纺织类等较大门类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能力,为海南禁塑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大纲》表示,海南将以禁塑为契机,发展覆盖全面的可降解替代品供应产业链,为世界范围内沿海经济体塑料污染治理发挥示范**作用。附件1禁塑宣传材料大纲(第一版)为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持续加强禁塑工作的社会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塑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禁塑的舆论氛围,特制定本大纲。一、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指导各市县政府、学校、社区、公共机构及有关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实施禁塑宣传工作。本大纲的目的是向禁塑宣传工作者提供塑料污染治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政策体系和基本理念,加强对禁塑宣传工作的宏观指导,促进禁塑社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实施,推进禁塑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普及,促进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自贸港建设。二、指导原则禁塑政策的社会宣传要紧密围绕生态文明理念,着眼于促进人民群众绿色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养成,把禁塑社会宣传当作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要注重禁塑宣传的科学性,避免伪科学内容的渗透,加强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认识误区。宣传要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宣传对象的特点,抓住塑料污染热点问题,设计先进的宣传形式和内容,增强宣传效果。三、宣传内容(一)塑料污染的由来塑料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早的塑料可追溯到1850年前后,人类第一次从化工原料制造塑料则发生在1907年,但在工业化生产后的三十多年,塑料往往以一种高性能材料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比如唱片、胶卷、钮扣、尼龙袜等,就像今天的碳纤维、石墨烯一样。塑料真正以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进入到人们生活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带来的资源短缺,给塑料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绝大部分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通常塑料进入自然界后的降解周期可能在几十年到几百年,但在一些环境下也可能完全不会降解,人类*早发明的塑料,至今仍存在于世界某个角落。据文献数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塑料以来,人类一共生产了超过83亿吨的塑料,其中约63亿吨已成为塑料垃圾。在这63亿吨塑料垃圾中,9%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79%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如今,人类每年生产的超过 4.06 亿吨塑料中,约有 40% 是一次性制品,设计时就考虑在使用后的几分钟内丢弃,比如人们经常使用的塑料吸管每天就成为不计其数的垃圾,仅美国每天就用掉5亿根塑料吸管,而英国每年要用掉47亿根,全世界每分钟都有2百万个塑料袋被投入使用,而每分钟会有1百万个塑料瓶被用掉成为塑料垃圾。所有塑料垃圾中,每年有480~1270万吨直接或通过河流进入海洋。(二)微塑料污染的影响进入到自然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并不会保持原有的形态不变,受到自然界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大部分塑料垃圾会逐渐破碎,形成尺寸更小的碎片,当这些碎片小于5mm以后,随着风和水流在自然界迁移和进入食物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的碎片被称作微塑料。生活中的清洁、洗漱等洗护用品中的研磨剂、化妆品中的闪亮粉、洗衣机产生的纤维,这些本身尺寸就很小的塑料垃圾也是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微塑料尺寸越小,它们被动物摄食的概率越大。科学家预测约有690种海洋生物受到塑料影响,其中至少10%的物种摄入了微塑料。目前在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现阶段调查发现,摄食微塑料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贝类以及鱼类。生物消化系统受到为塑料的机械磨损和阻塞会减少水生生物的食物摄取量,产生伪饱腹感等;*终导致饥饿甚至死亡。(三)世界塑料污染治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8年发布了“限塑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92个国家中有127个(约66%)通过了某种形式的立法来管制塑料袋。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制定了限制措施。塑料袋条例包括对塑料袋的制造、分销、使用和贸易的限制、征税以及使用后的处置。这些规定的全面性差异很大,但*常见的形式是对自由零售分销的限制。27个国家颁布了法律,禁止特定产品(例如盘子、杯子、吸管、包装)、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或生产水平。27个国家对塑料袋的制造和生产征税。30个国家在国家一级向消费者收取塑料袋使用费。43个国家已经在立法中纳入了塑料袋生产者责任延伸的要素或特征。63个国家要求延长生产者对一次性塑料的责任,包括押金退款、产品回收和回收目标。12个国家通过法律或法规建立了微珠禁令。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并颁布了塑料污染治理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2017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昆士兰减少废物和回收修正案,规定除了在运输易腐食物中使用的薄膜袋之外,禁止零售商分发塑料袋。2017年8月,肯尼亚实施“全球*严”禁令,规定禁止使用、制造和进口所有商用和家用塑料袋;2018年6月初,宣布将在2020年6月5日前,在指定“保护区域”对所有一次性塑料用品实施禁令。(四)塑料污染治理国际公约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大部分来自陆地,为应对全球广泛面临的海洋塑料污染及其源头塑料废物问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88个缔约国生效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于2019年通过了塑料废物附件修正案,将不可回收和受污染或混合的塑料废物列入公约受控范围。公约结束了发达国家通过贸易逃避塑料污染治理义务的历史,促使塑料垃圾输出国采取措施减少塑料垃圾排放。巴塞尔公约修正案消除了塑料污染的“无害化假设”,保护了发展中国家免于成为“发达国家垃圾箱”,迈出了全球塑料垃圾贸易透明管控的第一步,并为缔约国提供了一个可以管控塑料垃圾贸易的法律框架。巴塞尔公约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发达国家开始重视研究塑料污染技术和方案,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对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技术和研究。(五)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月16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并于2020年7月10日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努力促进全社会建设美丽中国。2021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的禁限塑政策正式实施,购物袋、塑料袋、超薄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医疗废弃物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均纳入规定范围和使用场景的禁限范围。各地按照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原则,强化源头治理,发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结合本地实际发布了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在各地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餐饮、宾馆、酒店、邮政快递禁止和限制了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逐步实现塑料废弃物零填埋。(六)海南省禁塑管理体系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在海南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指出要在海南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禁塑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为推动落实禁塑工作,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督管理局首次在环境政策领域构建了“法规+标准+名录+替代品+可追溯平台”的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的原则,政府多部门协同,替代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环保组织、公众广泛参与,共建“禁塑”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1.地方法规。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地方法规《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以政府相关部门为禁塑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主体,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禁塑,鼓励各类科研机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开展有利于禁塑工作的活动,鼓励政府对于科研、生产、推广禁塑替代品给与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政府、社会组织、科技界、产业界多元参与是海南禁塑的鲜明特征,成为禁塑深入推广的重要保障。2.地方标准。海南省与国内多个可降解材料研发机构充分合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国内**全生物降解产品地方标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并配套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指纹图谱快速检测法》《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核磁共振快速检测法》2项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检测方法地方标准,构建了禁塑标准体系,为规范禁塑替代品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督执法提供了标准依据。3.禁塑名录。禁塑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在涉及民生、就业、社会成本等问题上,不能“一禁了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度。经前期替代品技术路线和产业调研提出了禁塑名录,经公开征求、专家研讨和听证,广泛听取包括政府各相关部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方、环保组织、科研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之后,充分把握海南社会条件,确定了包含18种产品的禁塑名录(含补充目录),并且随着禁塑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将再纳入其它产品。4.替代品产业。扶植省内塑料制品企业转型生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引进项目补齐省内产能需求,通过全产业链切实压低替代品成本,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审批、落地和建设。目前,省内形成上游原料企业3家(其中1家具有中游材料改性产能),下游制品企业13家,保障了海南禁塑替代品的供应,替代品生产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可追溯管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全省禁塑工作管理平台。个人可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全生物降解替代品识别和监督,同时平台还兼顾产品开发、企业信息、产品认证、标准查询功能,能够服务于监管执法、举报等工作,禁塑各环节信息在统一平台进行管理、调度和追溯。(七)居民消费行为引导禁塑在使用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居民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行为。目前禁塑目录仅仅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很小的一部分,由于技术、产能、产品开发等条件限制,距离覆盖大部分轻薄、难回收的塑料制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消费环节的指导原则是:停止使用目录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少用和尽量不用未禁止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在不得不用的场合选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因此,禁塑并非简单的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取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更重要的是减量,在减量也无法杜绝的场合用可降解材料替代。(八)可降解概念辨析由于可降解塑料的技术应用伴随着人们对塑料污染认识的深入,在不同的时期有了不同的定义,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可降解的内涵发生了多次变化,同时,由于技术推广的需要诞生了诸多新概念,并且在全球可降解技术路线稳定下来之前,仍将有关于可降解的名词和概念出现,甚至有的政府文件和国家标准也在使用并不稳定的概念。但在宣传领域应本着百家争鸣、去伪存真的原则,允许不同概念和定义的存在。因为,可降解技术路线就是要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技术体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下面对几种可降解技术定义进行一定程度的辨析。降解在塑料污染领域,降解指的是高分子化合物原子数目减少,分子变小的过程。降解后的产物是否对环境有害,产物是否属于自然环境已有分子、产物能否进入自然界物质循环等问题不在降解的定义中,而是学术研究的领域,属于对塑料污染认识逐渐深入的部分。不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能较短时间内降解为环境无害或自然环境已有分子的塑料。绝大部分传统和新型塑料都属于不可降解塑料,从使用量和形成污染的广泛程度,聚乙烯(PE,大部分塑料袋主要材料)、聚丙烯(PP,塑料餐具等容器)、聚苯乙烯(PS,塑料餐具、容器)、聚氯乙烯(PVC,薄膜、包装膜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功能性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饮料瓶、化纤)六类材料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中*为常见、使用量*大的塑料。可降解塑料因为降解性能是针对塑料污染的概念,因此降解的定义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使用、迁移或驻留的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下能够发生完全降解的塑料。不可降解塑料混合可降解成份、通过添加剂促使不可降解材料破碎或部分分解等技术不是材料本身的降解性能,不能被称为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应被视为环境友好的、具有或潜在降解性能的材料的统称,在涉及具体产品时应使用降解条件对其定义。生物降解塑料在自然界或模拟自然环境和自然界微生物参与下,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分解为环境无害或自然界已有物质的塑料材料。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材料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降解过程,目前标准测试方法采用180天为时间界限。可堆肥化降解塑料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在一定的堆肥化条件下发生生物降解的塑料。堆肥条件按温度划分包括家庭堆肥(35-45℃)、工业堆肥(50-65℃)。可土壤降解塑料在自然界土壤环境下能够发生生物降解的塑料。该可降解塑料的应用主要是农膜,我国农膜使用量占世界总量的超过60%,推广可土壤降解的农膜是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基本要求。我国南北东西地理环境差异较大,针对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需要开发不同种类的可土壤降解农膜。海洋环境降解塑料在自然界海洋环境下能够发生生物降解的塑料。此种可降解塑料较为适合海南以及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并且由于塑料污染物迁移的终点是海洋,海洋环境降解塑料有助于较大程度减少海洋塑料污染增量。其它环境降解塑料可降解材料还可根据地理环境分为淡水环境降解塑料,根据回收处理条件分为污泥厌氧消化塑料、高固态厌氧消化塑料等。随着科技进步,还会提出或研究更为广泛降解条件的可降解塑料。(九)可降解塑料产业技术路线可降解材料根据材料来源与制备工艺,可分为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以石油基资源或可再生资源的小分子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聚合物。这种材料能够从分子角度来设计分子链的结构,从而达到控制材料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使得此种材料的应用性更广。化学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酯、聚碳酸酯和聚酸酐等高分子材料,其中脂肪族聚酯*为重要,下面对几种典型的可降解聚酯材料进行介绍。聚乳酸(PLA)聚乳酸又称聚丙交酯,是一种来源于淀粉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溶剂性、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且无毒、无刺激性味,产量大,是一种新型绿色友好材料。PLA在现阶段的主要应用是一次性刀叉勺、吸管、纸餐具隔水膜等,未来可用于无纺布、纤维类等应用领域。PLA由乳酸单体聚合而成,乳酸可以从淀粉等糖类物质、农作物玉米、秸秆等废弃物发酵而来,因此PLA是目前研究*多、产量*大、商业化*成功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PBAT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芳香族聚酯,由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两种来自煤炭和石油的聚合物共聚而成。PBAT有和传统聚乙烯相似的物理性质,可用于吹膜,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袋和生物降解地膜的主要原料。国内PBAT产能增长迅速,2021年前产能不足40万吨/年,目前规划在建产能接近400万吨/年,产能增长将大大拉低生物降解塑料袋产品价格,未来可预期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传统聚乙烯价格50%。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PBS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由丁二醇和丁二酸聚合而成。与聚乳酸等可生物降解材料相比,其原材料价格低廉,可以用做垃圾袋、包装袋、化妆品瓶、各种塑料卡片、婴儿尿布、农用材料及药物缓释载体基质等;还有其它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各种塑料制品,如土木绿化用网、膜等。可用于包装、餐具、化妆品瓶及药品瓶、一次性医疗用品、农用薄膜、农药及化肥缓释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聚乙醇酸(PGA)聚乙醇酸,又称聚羟基乙酸。乙醇酸是正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醇酸的聚合物就是聚乙醇酸。聚乙醇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醇酸可用在医用缝合线、药物控释载体、骨折固定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缝合补强材料。作为生物降解材料,根据其分子量和降解环境的不同可以在 1-6 个月内完全降解,并且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海洋环境降解塑料(海水降解)之一。(十)海南生物降解产业链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塑料,它既能够满足塑料的使用性能要求又具备降解性能。因此,其产业链也和传统塑料产业链相同,包括基础原料、反应合成、材料改性、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等基本单元。其中基础原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多种来源,反应合成总体分为生物发酵和化学反应两种过程,反应合成出来的可降解基础材料尚不能直接制造产品,还需要经过填充、共混等改性过程得到能够用于吹塑、挤出、拉膜、注塑等加工过程的材料。然后由制品制造企业按照产品设计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目前,海南生物降解产业链大部分是产品制造企业,个别企业具有一定的材料改性能力,整体产业处于产业链末端。但海南省正着力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目前已在洋浦开发区落地10万吨/年PBAT、6万吨/年PBST原料项目,未来还将引进PLA、PGA等上游基础原料项目。依靠上游项目拉动,海南省将形成生物降解材料全产业链,并通过发挥产业链供应优势,切实降低生物降解塑料成本,推动禁塑持续深入开展。(十一)可降解替代方案展望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领域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可降解替代方案就是要通过提供适用的可降解替代品满足群众对一次性用品的刚性部分的需求。现阶段受技术、产能、产品设计开发等诸多因素限制,禁塑名录产品仅限于简单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吸管、棉签等。随着未来健全的产业链,依托产业供给侧优势,可降解产业链将能够提供包括各类一次性包装物、纺织类等较大门类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能力,为海南禁塑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海南将以禁塑为契机,发展覆盖全面的可降解替代品供应产业链,为世界范围内沿海经济体塑料污染治理发挥示范**作用。(完)来源: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查看更多>>
  • PLA一定要堆肥吗?可回收变成泡沫,做建筑保温墙!

    据外媒报道,我们已经看到在生态友好型塑料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进展,这些材料在几年甚至几个月内就能在环境中安全分解。虽然这些材料是石油基塑料的**绿色替代品,但新西兰的科学家们已经想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进一步提高它们的环保资质。  这项工作是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进行的,科学家们以可生物降解的餐具为出发点,这些餐具被认为是不可回收的。由PLA生物塑料制成的这些刀、叉子和勺子在使用后可以安全地被堆肥,但研究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这些材料被永远扔掉之前,将它们变成有用的材料。该团队的突破在于一个创新的处理过程,即把这种餐具放入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房间。然后,在腔室中加大压力,使二氧化碳溶解到塑料中。然后,当压力突然被释放时,气体在塑料内膨胀,并将其变成泡沫。  根据该团队的说法,这很像打开一罐苏打水并释放出碳酸的过程。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对该过程进行调整来改变*终产品。例如,腔室中较低的压力导致了带有大量气穴的体积较大的泡沫。研究作者Heon Park说:“调整温度和压力,有一个窗口,我们可以制造出好的泡沫。并不是说每个温度或每个压力都有效。我们发现什么温度或什么压力*能使那些不能发泡的塑料变成泡沫。”  科学家们说,像浮标这样的漂浮装置是这些笨重的泡沫的一个可能的应用,而其他版本的泡沫可以进入墙体保温。对于这些回收的生物塑料来说,泡沫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需要提供很大的强度就能达到目的,而这一特性在塑料回收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影响。而且有希望的是,科学家们认为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材料。  Park说:“我们可以将发泡应用扩展到很多塑料,而不仅仅是这种塑料。”这项研究发表在《流体物理学》杂志上。

    查看更多>>
  • 全国禁限塑行动:山西7月起全省禁塑,深圳关停PE袋厂、海南禁PE保鲜膜......

    自去年禁塑先锋海南正式出台禁限塑规定开始,陆续有省市跟进,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已出台《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将逐步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资料收藏:中央、各省市禁塑政策出台时间表随着时间推移,各省市禁限塑严格程度和禁限塑范围均较之前有所提升,下面是近期各省市的禁塑举措汇总:1、北京:商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高罚10万,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收费北京市今年加大处置经营主体违法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高罚10万。北京限塑专项执法,商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高罚10万。北京市自去年12月实施“限塑令”以来,全市塑料购物袋销售量明显下降;居民自带购物袋现象在逐渐增多,但也存在超市免费连卷袋用量增大的问题,很多顾客知道可降解收费塑料袋价格比较贵,很多都是从连卷袋里边撕的。为此,北京的“限塑令”再次升级,其中包括对超市的连卷袋试点收费。北京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4月底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1年度工作要点》,对今年的限塑工作提出8个方面、35条具体要求:部分连锁超市将试点对塑料连卷袋明码标价,在商品价格外单独进行收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海南:保鲜袋不能含PE,强化追根溯源海南除不断查处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商家外,更出台了第二批禁塑名录,包含了此前未被列入的“保鲜袋”,以打击“以保鲜袋名义,行购物袋之实”的违规行为。重磅!海南第二批禁塑名录,保鲜袋不能含有PE、PP!在一期不可降级塑料制品查处案件中,海口市市场监管局不仅查获了违禁塑料制品,更表示将追溯来源对物流企业进行惩处,*终在山东临沂市场监管局的配合下逐一约谈了相应的物流企业。同时,针对普通市民通过电商购买违禁塑料制品的情况,海南与6大电商平台共同签署了电子商务平台“禁塑”承诺书,谨防岛外输入。3、深圳:关停违规企业,鼓励技术改造5月31日,深圳工信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推动塑料生产领域绿色化发展的通知》,将禁止淘汰类塑料制品生产,引导涉及生产淘汰类塑料制品的企业及时做好生产调整,全面淘汰关停列入“禁塑”名录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此外,深圳工信局要求,提高可降解塑料制品供给,鼓励塑料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现有塑料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用全生物降解原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原料,生产符合地方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全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4、山西立法,7月起全面禁止违规塑料制品2021年3月25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议明确指出:2021年7月1日起要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6月2日,山西省人大网站公布《山西省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另外,山西大同市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宣布7月1日起全面禁塑!包括全市县城。目前,山西省可降解塑料产能达到4万吨,有金晖兆隆和龙骏艾柯两家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金晖兆隆是2012年山西省成立的第一家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近年来抓住相关省份实行“禁塑令”的契机,在全国推广可降解塑料产品,被工信部确定为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产品。5、上海:对违规商家处高额罚金,源头追溯上海全市餐饮行业自今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然而还是有商家无法做到。上海:三包PP吸管,罚了一万元!根据通报:上海诞生了因为违反此项规定而受罚的“首案”。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如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可直接拨打热线电话12345进行举报。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利用线上摸排、线下定位,在某电商平台上查获一家正在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商户,并顺藤摸瓜,找到了辖区内的经营商户,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库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97760只,要求其立即停止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从网上下架。上海市场监督局:含有PP、PE的塑料袋、餐盒,请直接移出购物车!上海市质检院:含PE的不是生物降解,D2W是氧化降解不推荐使用6、广东发改委:将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已摸查到962家禁限塑相关厂商6月28日,广东发改委回复人大代表陈琼提出的《严格执行“限塑令”破解“白色污染”新困扰的建议》时表示,广东从源头遏制塑料污染,已摸查到相关禁限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及批发商共962家,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广东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全面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加强销售环节执法检查,做好产供需衔接,并组织好回收处置,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力度,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详情】7、民航局:国内航班从明年开始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5月25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印发实施《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自2022年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在年旅客吞吐量200万(含)人次以上机场相关区域及国内客运航班上禁止提供,2023年起实施范围将扩展至全国机场及国际客运航班。8、国管局办公室:可降解不能含PP、PE!2月9日,国管局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管办发〔2021〕4号)。通知就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近期重点工作作出6点安排,其中第3点要求,到2021年底前,公共机构全面停止使用《公共机构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内的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名录》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盒、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塑料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水杯和饮料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等。为了消除公共机构的执行困惑,文件特别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说明,不可降解材料是指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EV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北京全市党政机关带头【停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可降解不能含PP、PE。招标公告西三旗街道生物降解垃圾袋定制采购项目6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西三旗街道办事处西三旗街道发布生物降解垃圾袋定制采购项目比选公告,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采购项目内容10升厨余垃圾袋,20只/卷,70000卷。开标时间2021年07月02日 13:30预算金额64.4万元人民币。投标方式详见http://www.ccgp.gov.cn/cggg/dfgg/qtgg/202106/t20210628_16478130.htm招标公告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物可降解塑料袋采购项目6月28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布生物可降解塑料袋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采购项目内容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合同签订之日起,365个日历天内供完所有货。开标时间2021年7月19日09:00预算金额320.496万元投标方式详见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2106/t20210628_16478886.htm

    查看更多>>
  • 降解塑料5年增30倍!多家上市公司重金杀入,快递、餐具、购物袋、地膜是主流

    从农用地膜、超市购物袋到一次性餐具,细心的人会发现,可降解材料的塑料制品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有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年,可降解材料的年市场规模或超270亿元,需求量相比现在增长30倍以上。巨大的市场空间,自然吸引众多企业争相布局据记者观察,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跨界或加码可降解材料领域,其中不乏百亿级投资。“随着我国限塑令政策出台,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顺势而为,正在加速布局可降解材料领域。”位于华北的某化工类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可降解材料缘何成为黄金赛道?2020 年以来,国家连续推出相关政策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据了解,发展改革委正研究制定《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广使用替代产品,要科学论证各种替代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不同技术工艺路线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要加强塑料垃圾的规范回收和再生利用,推动各地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加大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力度,推动废塑料分级再生利用。可降解材料市场需求量和市场规模逐年快速递增权威机构预测,到 2025 年底,仅外卖、快递、农膜三个领域可降解塑料需求将达到154.5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270亿元,对比当下4.2万吨市场需求量,增长空间巨大。巨大的供需缺口,自然使可降解材料市场成为黄金赛道。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20余种不同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按照其原材料,又可细分为生物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包括PLA和PHA等)和石油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包括PBAT、PCL和PBS等)。“随着国际、国内‘限塑’‘禁塑’等环保政策的出台,未来国内外PBS类生物降解塑料实际需求将出现跨跃式增长,前景广阔。”恒力石化在近日披露的可降解塑料项目建设公告中表示。可降解塑料应用场景广泛,典型蓝海市场快递包装、一次性餐具、超市购物袋以及农用地膜是当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场景, 按照首创证券测算,到 2025 年其对应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分别为 150 万 吨、100 万吨、70 万吨以及 60 万吨,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有效产能合计仅约 25 万吨,缺口巨大,是典型蓝海市场。众多上市公司争抢赛道在A股公司中,金发科技、金丹科技、恒力石化、恒逸石化、荣盛石化、华峰化学、彤程新材、亿帆医药、瑞丰高材、国恩股份等多家公司均已布局了可降解材料领域。近期,更有多家公司加码或跨界该赛道。此外,部分龙头企业的产能将于今明两年陆续释放。恒力石化:重金扩大公司可降解新材料板块6月24日晚间,恒力石化公告,拟合计投资超过242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年产45万吨PBS类生物降解塑料等一系列项目。其中,多个项目涉及可降解材料及其原料,可谓重金加码该领域。三维股份:拟投资130亿元跨界可降解材料领域拟在内蒙古乌海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生产1,4丁二醇,并进一步向下游投资建设可降解塑料、高端聚醚材料以及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线。道恩股份:定增加码PBAT项目道恩股份公告,拟定增8.51亿元投资生物可降解塑料(PBAT)等两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该项目是计划投资建设的12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树脂(PBAT)项目的一部分,从工程合同生效到装置投料需15个月,下一步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二期项目。联泓新科:增资科院生物进军可降解材料产业联泓新科对江西科院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为1.5亿元,增资后联泓新科将持有科院生物42.86%的股权。科院生物计划分两期建设13万吨/年PLA全产业链项目。彤程新材:10万吨/可降解项目(一期)正加紧建设上海化工区建设10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一期正在加紧实施中,预计尽快投产。金发科技:3 万吨 PLA 产能将于四季度投产公司已具备12万吨PBAT合成及改性产能,3 万吨PLA产能将于今年四季度投产,另18万吨PBAT逐步推出。

    查看更多>>
  • 广东发改委:将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已摸查到962家禁限塑相关厂商

    6月28日,广东发改委回复人大代表陈琼提出《严格执行“限塑令”破解“白色污染”新困扰的建议》,广东从源头遏制塑料污染,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广东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全面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加强销售环节执法检查,做好产供需衔接,并组织好回收处置,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力度,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相关内容摘要:根据目录,不予批复淘汰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加快培育发展我省可完全降解PLA(聚乳酸)等产业。已摸查到相关禁限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及批发商共962家。开展农贸市场“限塑”承诺活动,开办者将承担连带责任。支持对可循环、可降解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加大对科技研发的税收支持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减15%所得税。附件1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4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发布日期:2021-06-28粤发改人案函〔2021〕246号(A类)陈琼代表:您提出的关于严格执行“限塑令”破解“白色污染”新困扰的有关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委宣传部、网信办,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有关要求,狠抓重点领域禁限塑任务的推进落实,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加强宣传引导,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法监督,从源头遏制塑料污染(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粤发改规〔2020〕8 号),从有序推进部分塑料制品禁限工作、加快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完善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推进我省塑料污染治理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和措施。二是出台《广东省2020年促进消费工作要点》,部署“开展绿色商场创建行动”,明确推广绿色、简约包装,邮政行业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至50%。(二)严把环评审批准入关。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中,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相关规定,不予批复淘汰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根据《目录》,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 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装备及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装备属于落后工艺生产装备,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厚度低于0.025 毫米的超薄型塑料袋、厚度低于0.01 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属于落后产品,应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淘汰。(三)严格塑料制品市场准入。按照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一次性塑料餐饮具、食品用塑料包装袋、食品用纸袋、纸餐具等实施生产许可管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严把生产许可准入关,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和不符合生产许可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许可。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核发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证书3680张,其中一次性塑料餐饮具127张。(四)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查。1.组织对相关禁限塑料制品经营者摸底调查。针对当前塑料制品经营者分布、数量不清的现状,组织各地对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聚乙烯农业地膜等相关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以及塑料购物袋批发商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企业产品监管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已摸查到相关禁限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及批发商共962家。2.组织开展监督检查。针对塑料购物袋厚度检查难,以及市面上大部分在售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均属于无标签标识的“三无”塑料购物袋产品的情况,组织执法人员在流通领域重点查看企业销售的塑料购物袋是否按照国家强制标准要求,标识生产厂名和执行标准编号;在生产领域,由执法人员会同质检计量机构有关专家携带便携式测厚仪(千分尺),现场测量发现企业生产的塑料购物袋厚度低于0.025毫米或聚乙烯农用地膜厚度低于0.01毫米,即作为案件线索移交执法部门进行查处。3.强化监督抽查。近3年来,在生产领域组织对1039批次一次性塑料餐饮具、447批次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45批次一次性发泡餐具、530批次食品用塑料膜(袋)、7批次农用薄膜、40批次塑料购物袋开展了监督抽查。在流通领域对296批次保鲜膜(袋)、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等开展监督抽查。同时组织计量技术机构对月饼、酒精饮料(包括白酒、红酒、黄酒等)、茶叶、化妆品、保健食品、咖啡、糕点、加工农副产品等重点消费品开展过度包装监督抽查,合计抽检产(商)品3448批次。4.开展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限塑”承诺活动。组织各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与集贸市场、商超、药店等经营单位以及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塑料棉签等生产企业签订《塑料污染治理承诺书》,要求相关单位承诺按照国家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政策规定的时限和区域要求,停止生产销售相关禁限塑料制品。特别是针对集贸市场场内经营户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的监管难点,在签订的承诺书中明确要求集贸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经营户购进、销售塑料购物袋行为的监督,否则开办者将承担《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连带责任。二、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一)促进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绿色包装的研发生产。2020年制定印发了《广东省培育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快培育发展我省可完全降解PLA(聚乳酸)等产业。(二)支持相关科研单位对可循环、可降解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在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应用型科技研发等专项均设置了资源与环境、固废处理专题,如支持“废纸原态利用制备功能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熟化与应用示范”项目,针对物流包装用纸、废报纸、办公用纸等废纸回收利用问题,开展原态回收废纸与废弃塑料或木质刨花功能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定向设计原态回收废纸功能复合材料及表面装饰纸结构的研究,从复合材料的角度探索废纸的高效而又低成本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专项,布局支持江河湖海微塑料生态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以物质流跟踪为导向,明晰微塑料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产生、转移与排放的生命周期过程,制定分区行业生产排放标准,分区行业排放等级,开展源头减控、富集处理及高效降解等技术研究;分区域研究微塑料分布特征及其与产业行业的关系,划分微塑料污染风险等级,识别微塑料主控因子和优先管控污染源,明确微塑料防控要素。(三)完善可降解塑料的标准标识。在可降解塑料领域,现行的产品标准有GB/T 20197-2006《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38082-2019《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GB/T 18006.3-2020《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T28018-2011《生物分解塑料垃圾袋》等。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后,企业执行标准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向社会自我承诺实施和采用的产品标准。(四)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201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财税〔2015〕78号),明确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符合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税收支持力度。为鼓励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如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基础上允许加计扣除75%,其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允许加计扣除100%,企业新购入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允许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等,生产可降解产品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好上述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可降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三、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促进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一)加强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管理。2020年,我省组织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企业及部分医疗输液瓶(袋)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开展了摸底调查,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废塑料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对是否有协同处置医疗废弃物(输液瓶/袋)的意向等。(二)开展产品包装增加分类回收标识试点。2020年,我省发布了第一批(14家)日化行业产品包装增加分类回收标识试点单位名单,并推动发布《日化行业产品包装分类回收标识规范》团体标准,指导相关单位规范开展分类回收标识试点工作。省内主要日化产品生产企业对试点工作作出了积极响应,首批18个规格外包装增加分类回收标识的超过1000万件日化产品已于2020年底正式上市。上述日化产品使用完后的外包装得以有效的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吨。(三)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我省指导各市商务主管部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开展回收模式创新,采取“互联网+回收”、加大智能回收设施投放力度等方式,促进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废塑料进入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组织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绿色快递宣传周等活动,组织实施“不留白色污染”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明标识促回收,分类投放做得到”广东省试点推行日化企业产品包装增加分类回收标识宣传推广活动,以多种形式倡导和传播“活动零废弃”“不留白色污染”理念,影响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保护生态环境。(二)张贴宣传海报。统一设计并组织印制了普及国家禁限塑料制品政策的宣传海报数万份,分发至各地市,要求各地市引导我省辖区内集贸市场、商超、药店等经营单位以及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塑料棉签等生产企业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有效增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三)加强宣传报道。积极联系省内各大媒体,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引导,通过政策解读、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准确介绍和解读目标任务、政策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我省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全面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一是管控好生产源头,继续对生产企业进行摸排,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二是规范好流通环节,落实经营主体减塑责任,加强销售环节执法检查。三是谋划好产品替代,以可降解、可循环、易回收为主要方向,做好产供需衔接,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替代品供给市场。四是组织好回收处置,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力度,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您提出的关于严格执行“限塑令”破解“白色污染”新困扰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将积极加以吸纳和实施。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广东省发展改革委2021年6月24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回复函http://amr.gd.gov.cn/gkmlpt/content/3/3277/post_3277582.html#2966

    查看更多>>
  • 可降解塑料当下态势:政策持续催化,企业加码布局

    当下塑料界的“宠儿”——可降解塑料在近年来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尤其是今年,国家陆续出台的多项相关政策的推动与企业布局投资这一领域的阵势更是反映出这一市场需求的可塑性与广阔发展前景。 政策持续催化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655号文),可降解塑料和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属于《管理办法》中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项目,可获得中央资金支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相关人士在河南濮阳南乐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广使用替代产品,要科学论证各种替代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不同技术工艺路线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5月25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提出到2025年,民航行业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费强度较2020年大幅下降,替代产品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塑料等垃圾智慧化、规范化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民航行业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产业协同更加深入有效。   企业加码布局   北化院——生物可降解材料全流程产业化发展领域取得新进展   5月25日,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简称:北化院)在生物可降解材料全流程产业化发展领域取得新进展。据了解,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审查,将根据 “6 万吨 / 年 PBST(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生产装置工艺包” 和 “顺酐加氢催化剂及 2 万吨 / 年顺酐加氢制丁二酸成套技术工艺包”,进行工业生产装置工程设计,为中国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大规模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保障。   江阴兴佳塑化——投3.6亿建12万吨PBAT项目   近日,三房巷(600370)全资孙公司——江阴兴佳塑化有限公司一期4万吨生物降解项目环评公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PBAT聚合装置1套、可降解片材生产线1条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购置BDO贮运和分配系统、浆料配置系统、酯化系统、预缩聚系统、终聚系统、切粒系统、添加剂系统、片材生产系统等主要设备。项目建成后年产4万吨可降解新材料(PBAT)。   惠州博科环保——将新建6万吨PBAT项目   日前,惠州博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6万吨/年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该项目总投资5208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00万。   万华化学——组织成立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联盟   近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化工新材料)——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联盟启动大会在万华化学磁山总部基地隆重召开。该联盟旨在搭建行业开放式交流平台,欢迎生物降解材料领域专家、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市场亟需的应用标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行业健康稳步发展,打造绿色环保品牌。   君正化工——投资可降解塑料项目   近日,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君正集团)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君正化工”)将作为投资主体,在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工业园区建设年产 2×60 万吨BDO 及年产 2×100 万吨 PBAT/PBS/PBT/PTMEG 绿色环保循环产业一期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 207 亿元(人民币,该金额为可研初步预算金额,*终项目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届时,该项目将建设年产 100 万吨 PBAT/PBS/PBT/PTMEG 联产装置、年产 60 万吨 BDO 装置、碳基材料制氢装置、年产 80 万吨甲醛合成(55%wt) 装置、年产 40 万吨己二酸装置及配套的原料生产装置、BDO 装置配套的年产 80 万吨乙炔原料联合装置以及配套的固体储运、循环水站、污水处理站、回用 水站等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年产20 万吨BDO项目开工   5月20日上午,由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北油工程)总承包的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BDO项目开工仪式在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举行,标志着该项目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项目建成后,东源科技1,4-丁二醇*大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产值可达到130亿元,将成为全球*大的1,4-丁二醇绿色、低碳、循环一体化产业基地,也将助力企业形成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的布局优势。   当下,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相关“禁塑”的法规、政策密集出台,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快速提升,行业增长空间将继续扩大。   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金发科技、金丹科技、瑞丰高材、华峰氨纶、彤程新材、恒力石化、万华化学等。华西证券表示,目前主流可降解塑料主要原材料为PLA和PBAT。短期内,在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保持,拥有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产能的生产企业仍将受益。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沈砖公路5666号恒耀广场B幢18楼

电话:400-865-9288

电话:+86-21-5227 0816